西班牙第一帅 发表于 2024-8-12 18:55:49

人类怎么变“更强”?奥运冠军举起自身5倍重量

巴黎奥运会正在火热进行中,这已是巴黎第三次迎接此项盛事,回望1900年,现代奥运会首次在巴黎举办,从那时候起,人类如何变得更快、更高、更强?
四象推出奥运特别策划系列,第三期关键词“更强”,它在很大程度上,是通过对耐力的考验来体现的。
文 | Roxie图 | 四象设计部
如何考验一个人的耐力?比如每届奥运会都少不了的马拉松赛跑,它是唯一一个在闭幕式上颁奖的项目,足见其意义特殊。马拉松本是希腊的一个地名,公元前490年,希腊军队在马拉松打败了入侵的波斯军,时任传令兵的斐迪庇第斯一路跑回雅典,说完“我们胜利了”就力竭而死。
为了纪念斐迪庇第斯,1896年首届奥运会的田径赛中便专门增设了马拉松赛跑,但比赛的距离一度没有固定标准,临近开赛才由组织者自行选择,直到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,马拉松的标准距离被确立为42公里195米,从此沿用下来。
为了跑完40多公里的赛道,1908年的奥运冠军、美国选手海耶斯花了2小时55分多钟,如今奥运纪录已被推进至2小时06分26秒,世界纪录更是来到了2小时00分35秒,冲进2小时已是指日可待。


同样瞩目的是,女选手的成绩在被允许参赛的短短30年内,便已经提升了近10分钟。事实上,在首届奥运会男子马拉松比赛结束的第二天,就有一位希腊女子为表抗议,沿相同的路线跑完了全程,但她的成绩显然未被记录。如今女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已来到2小时11分53秒,由埃塞俄比亚选手阿塞法创造,距离2小时大关也不再遥远。
跑步可以说是门槛最低的运动之一,但要完成40多公里的比赛绝不容易,不仅对身体素质有要求,更是对精神的持续考验。想成为顶级马拉松选手,首先离不开基因优势——人体肌肉纤维分为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,前者占比越高,就越适应耐力运动,而这一比例是基因决定的,无法通过训练改变,不过耐力训练能够帮助快肌纤维拥有类似慢肌纤维的特征。
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,男女马拉松奥运记录双双刷新,分别是埃塞俄比亚运动员托拉创造的2:06:26,以及荷兰运动员哈桑跑下的2:22:55,该项运动的竞争激烈度可见一斑。
另一项典型运动是举重,当运动员通过力量和技术的配合,举起几倍于自身体重的重量,无疑反映出了非凡的爆发力和耐力,也是人类寻求力量的直观呈现。古希腊的雕塑和绘画中将举重描绘为一项壮举,古代的中国人同样会用举鼎来证明自己力大无穷,甚至被列为武考项目。
在奥运的舞台上,男子举重从首届开始便已成为比赛项目,而女子举重直到2000年才正式入奥。百年奥运的长河里,举重项目历经了多次更迭:从不按体重分级别到分出多个级别、再到缩减级别,从单双手并行到只保留双手比赛,从推举、抓举、挺举到去掉推举……不变的是对“更强”的追求。


在本届奥运会上,中国运动员李发彬在抓举时一把举起143公斤,刷新了男子61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,最终以总成绩310公斤成功卫冕。女子49公斤级比赛中,中国运动员侯志慧则实现了惊天逆转,创造新的挺举奥运会纪录的同时,以总成绩206公斤卫冕。本届中国举重队一共摘得5枚金牌,助力中国成为奥运举重史上金牌及奖牌总数最多的国家。
现代奥运已逾百年,运动员们不懈努力,为了每一个0.01秒、0.1米、1分钟、10公斤……这些不断提升的纪录,并非源自于生存的需求,而是精神层面的探寻。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”,听上去完全是对肢体的考验,细想会发现,其实是对意志力的挑战。
毕竟人跑得再快、跳得再高,也根本不可能战胜人造的赛车和飞机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能超越人的,只有人类自己。
回顾奥运特别策划第一期——更快
回顾奥运特别策划第二期——更高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人类怎么变“更强”?奥运冠军举起自身5倍重量